1、【解析】A。“但是”将文段分为前后两部分内容,“但是”之前强调,在充满着复杂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没办法从整体上把握时代,“但是”之后强调,小说家的写作思路应该发生变化,关注个体。转折之后的内容是作者重点强调的,A选项与此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2、解析:此题选C。由文段末尾“正因如此”可知文段是因果文段。文段首先对莫高窟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包括莫高窟的选址、窟内特点、四周环境等,最后得出莫高窟处于“最安全”地带的事实,接着由“正因如此”引出文段结论: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文段结论为客观事实,所以作者重点想谈论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A、B、D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故本题选C。
3、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古人云,“_______”。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表现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4、A项是说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会得心应手,强调多读书对写文章的意义。文段没有涉及“写文章”这一话题,排除。D项是说积累唐诗的作用,劝勉人们多读、积累,填入恰当。故本题选D。
5、相关研究表明,______ :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 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 农业减产。
6、这里破解魔咒的方法即为:话题一致。所谓的话题,是前后文共同论述的对象。比如:李白的诗冠绝古今,接下来的内容应该也围绕着诗句这个话题展开。
7、A、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
8、【解析】D。根据“不是……而是”,确定前后文呈相反的关系。空缺处填入的词应与后文的“尽力做了”在语义上相对。D项,“无所不为”,表示什么也不做,符合语境。“无所顾忌”,指做事情没有顾忌;“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B;“无所事事”,侧重游手好闲,不求上进,不符合语境,排除C。所以正确答案选D。
9、C、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
10、在行测考试中,相比于逻辑填空、片段阅读等其他的言语题目来说,语句衔接考察题量偏少,但是此类题目对我们来说也比较重要。因为,此类题目同学们的练习量不是很大,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此类题目不得其法而头痛不已。这就帮着同学们破解语句衔接的魔咒,同学们一旦掌握好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便可以迅速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A、无所顾忌 B、无所不为 C、无所事事 D、无所作为
12、通过以上讲解,相信考生们,相信各位考生已经能够感受到转折词在言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用好转折词,就可以提升言语理解的正确率。
13、【解析】答案:D。横线前的“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和横线后的“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都是强调要多读多记、多积累。B项意思是,善于读书可以治疗愚钝,强调“善读”而不是“多读”;C项意思是,渠水之所以清澈是由于不断有新的活水注入,强调要不断“更新”知识,也不是“多读、积累”。两句话都不能说明文段观点,首先排除B、C。
14、A、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行测备考指导:言语理解之万能的转折词
16、C、本源与个体生命有关
17、一、逻辑填空中的转折词
18、各位考生要想在万人公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做充足的备考准备。在备考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反馈言语理解的正确率很低,每一次都能完美的避开正确答案。其实,考生们之所以觉得所以觉得言语理解难,还是没有抓住做题技巧,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做题。在言语理解中有一些关键词,考生们如果能够抓住并且用好,相信正确率一定可以提升。今天就和各位考分享一下言语理解关键词之万能的转折词。
19、例: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城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20、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21、B、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行测技巧:破解语句衔接的魔咒
23、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4、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25、此种行文往往文段首先针对某个事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之后给出一个客观事实。作者描写的目的不是阐述客观事实本身,而是产生事实的原因,所以这样的行文重点在客观事实产生的原因上。
26、例1 :
27、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28、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29、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30、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文学创作:
31、【解析】答案:D。从整个文段来看,总共有两句话。这两句话为并列关系,第二句话说的是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那么前面第一句话也应该围绕着气候变化展开。只有D选项有气候变化这一话题。因此D为正确答案。
32、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对策
33、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4、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35、【例】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
36、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7、【例】在充满着复杂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任何想从整体上对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可以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焦虑、敬畏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
38、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39、二、片段阅读中的转折词
40、分析原因-阐述事实
41、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42、例2:
43、D、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44、逻辑填空中如果出现转折词,如:但是、然而、不是……而是、反而、事实上、却等,就表示上下文之间的句意应该是相反相对的,那么填入空缺处的词应该与转折词前后的内容在语义上相对。
45、B、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
46、片段阅读中如果出现转折词,很多时候作者想强调的内容都在转折词之后,所以,应该重点关注转折之后的内容。
47、D、题材应趋向多元化
48、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